服务热线:029-37187846 欢迎访问咸阳市心理卫生协会官方网站!
成长笔记

我们内心的防御机制

发布时间:2022-03-21 16:09:57

当对方表达的某种感受激起了自己的冲动时,也许,在那个时候诉说者和倾听者的感受是共通的,倾听者也将自己带入了那种场景,感受到了被自己掩藏起来的情绪。



在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所经历的一切,会形成了一条自己的情感线。在这条情感线上,有的部分是连贯的、通畅的,而有的部分却是不连贯的、堵塞的,而被堵塞的部分,也许是我们经历过的一些自己无法接受的事件感受,为了不让自己受伤,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形式。



而这种被回避或压抑的部分,并没有消失,而是以另一种更加隐蔽方式掩藏起来。但是,它仍旧会影响着我们与外界之间的关系,从而影响着我们在生活中的感受。



心理学中经常说的一句话:外界没有别人,只有你自己!也正说的是这种现象。同样,在外界环境刺激下,所引起我们内心的反应,也许正是修复我们自己情感路线的契机。


以前认为,很多事情忘记了,就是事件的终结。学习了心理学后,才了解到,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事情,从来都不曾消失,而是以一种十分隐蔽的方式储存了起来,并且用一种很难觉察的方式,影响着我们后来的生活。如果要给这部分给一个定义,那就是潜意识。



心理学中关于意识、前意识和潜意识曾经有一幅图,显露的冰山在水平面之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,代表意识;与水面平行和影影绰绰的部分是前意识,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非常巨大的那部分,才是潜意识。所以也有了“潜意识决定命运”的说法。



曾经有一件自己提起,就会情绪起伏较大的事件,一直以为就是自己对单纯事件的情绪,在咨询师成长小组一位老师的启发下,才看到事件背后的事件和情绪,也许是当时还没有能力去解决或者化解这部分情绪,出于对自我的保护,就选择了“遗忘”,而它却在某个相似的情境下,再次重现了那一刻的情绪情感反应。



仔细想来,它在我的成长经历中,也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影响着我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和反应,影响着自我在很多方面的通透性。



看到情绪背后的东西,是修复和重建的开始,也是修通成长过程中卡点的契机。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个体准备好了并接受改变的基础上,否则强行划开伤口,非但不能疗愈,还会造成二次伤害。修通的过程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受,就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,不经历点苦楚,也是无法实现的。




同样的情境,共同经历的几个人,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。意识层面的语言,却反映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。精神分析主要讲的就是移情、反移情和自我防御。在用语言表达的交流过程当中,看似无意,却显露着每一个人的不同的防御,以及自己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。



同样的情境当中,一个人赞扬了另外一个人的观点。意味着他说出了他认同的,却又没有表达出来的观点。(勇敢,我不敢说的,你说了;我不敢做的,你做了。)



还是同样的情境,一个人表达了对此情境的一个建议。而在此情境当中,起主导作用的人,往往会感受到攻击性。(被否定)



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一直到现在,都需要学会很多的自我保护的机制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也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。当我们能看清自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,也就能更多理解他人的防御是怎样呈现的。







探索自我,是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做的功课。


开始这种探索的一个方法是静静的坐下来,回忆你生活中那些对你今天的状况、发生过关键影响的人和事,尽可能往前去追溯,尽可能往前去追溯,尽可能回忆每一个人、每一个场景,你甚至可以按时间把它们列出来,画出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史地图。



在我们记忆深处,那些鲜活的人物,仿佛昨日的场景一一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。



那些我们记得的人或事,都对我们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,这些影响是怎样产生的,这都是我们个性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印记。




外界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不可控的,只有自己对外界的看法才会造成自身的情绪。



道理都明白,有时候还是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,唯有让自己的内心安稳下来才是正解,人们习惯依赖外界的帮助,却不相信自身有能力,可以给到自己力量。



论语中有句话说的很好“力不足者中道而废,今汝画”意思大概是说:你还没有去做,就开始否定自己做不到,这不是把自己的思维限制住了吗?



如果害怕失败,害怕犯错误,害怕被外界的声音评判,恰恰这是自身需要觉察和修正的地方。不好就不好,好就是好,自己接受了内心也就安稳了。



在不同的环境和群体中,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外界的变化,走出自己的感受,调整自己的状态,对外界和他人保持好奇,在交流中理解对方思想、感觉、情绪、行为之间的相互关联,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和他人保持心理时空上的同步,这也是与外界共情的重要能力。



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当我们探讨一个问题时,允许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,表达自己想法,即便错了,也是那时那刻每个人当下认知的真实呈现。


或许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大致正确的方向,而不是一个标准的答案。每个人发言中的养分,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彼此汲取、吸收。成长,就是在彼此陪伴、“碰撞”中逐步实现的。



“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!”心口一致地去表达,大家都在听……



语言背后的真相有时会吓我们一跳,那又怎样,又有多少人有机会面对那个“赤裸裸”的自己,珍视这跨越成长的机会,享受“看见”之后的收获。



时间永不停歇,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不会等待任何人。



变化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向着好的方向,哪怕每天一点点,只要坚持着,积累着,终会有收获。急于求成,只会让自己变得焦虑,或者产生畏难情绪,时间长了就变得麻木、自我否定、产生挫败感。活在当下,接纳自己,放弃无意义的努力,人生何其短,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。





“万物皆可投射!”懂得精神分析后,就能够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语言和行为下面的另一层意思,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。



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,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防御机制,可以用来保护自己,同时也会失去觉察的机会。



外表看似完美的人,往往有很强烈的防御机制,进行着自我保护,而不轻易展示攻击性的一面,但同时会让人感觉到距离感,此时表现出来的,可能是隐形的防御机制。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,也是修正自己的过程,没人会把我们变得越来越好,时间也只是陪衬。支撑我们变的越来越好的,是不断的反思和修正。